今日好运帮

位置:首页 > 国学 > 其他国学

中国乌龙茶大全之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武夷岩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有采制武夷岩茶的记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武夷岩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两者的特点。下面,本期的中国茶文化小编就向大家介绍武夷岩茶。

中国乌龙茶大全之武夷岩茶


  简介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图册武夷岩茶,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自武夷山独特的优良生态环境,素“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之赞誉,品具“岩骨花香”,香气馥郁,胜似兰花面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恬,生津回甘,浓饮而不见苦涩,汤色橙黄,七泡有余香,泡后叶底“绿叶红镶边”,细品有独特岩韵。

武夷镇辖区内有武夷正岩茶产地三坑(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两涧(流香涧、九龙涧)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本区域内生产的岩茶为正岩茶精品。其岩茶品目繁多,山北慧苑岩便有名丛800多种,最负盛名并带有神话色彩的茶王“大红袍”就产于辖区内的九龙窠

武夷镇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着称于世,到了宋代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清康熙年间下梅为武夷茶市,日行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下梅邹氏因经营花资百万银两,造房七十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谱写了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着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就于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随后又改制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即现在所称之岩茶。因而,武夷岩茶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十七世纪远销西欧,蜚声四海。

生长环境
  从地理学上来说,武夷山属于丹霞地形。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现褚红色,是因为岩石中铁元素年长日久氧化的结果。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等几种。表层的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这种土壤,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品质特性
  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

故事传说
  一曰,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故当地县丞于每年春季(到来)亲临九龙窠茶崖,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膜拜,众人高喊:“茶发芽”待红袍揭下后,茶树果然发芽,红艳如染。

二曰:相传清朝时候,有一文人赴京赶考,行到九龙窠天心永乐禅寺,突发腹胀,腹痛不已,后经天心寺僧赠送大红袍茶,饮后,顿觉病体痊愈,得以按时赶考,高中状元。为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今科状元亲临茶崖,焚香礼拜,并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大红袍遂得此名。

三曰:大红袍因春芽萌发的嫩芽呈紫红色,远远望去,茶树红艳,因而得其名,故历史上亦有“奇丹”之称。

岩茶文化
  自1990年以来共举办六届“武夷岩茶节”、三届“无我茶会”、四次“茶王赛”,大大地扩大了武夷岩茶的影响。武夷茶界人士及有关领导还多次到日本、朝鲜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区交流茶文化。

武夷山有关人员撰写出版有不少茶书、文章、光盘。主要有《佳茗飘香》、《趣谈武夷茶》、《漫话武夷茶文化》、《武夷茶文化》(光盘)等。茶文章主要登载于《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福建茶叶》等刊物、报纸。

由黄贤庚主撰的《武夷茶艺》(18道),经推练演出后,产生良好反响,且经久不衰,在国内广为传播,并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演出,收到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