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运帮

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资讯

中国戏曲大全之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中地区的汉族戏曲梆子声腔的剧种之一。汉调桄桄的兼容性、群众性、广泛性、丰富性是这个的戏曲主要特性。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戏曲剧种很感兴趣,现在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看这个戏曲剧种的发展历史


简介
  汉调桄桄,又称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汉族梆子声腔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经失传或残缺。

中国戏曲大全之汉调桄桄

剧种简史
  汉调桄桄又称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

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经失传或残缺。

汉调桄桄的唱腔属板腔变化体,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体现出陕南地方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旦角唱腔高昂,讲究唱“硬三眼调”;花脸擅用“犟音”,声高八度,多以假声演唱,尾音拖腔较长,人称“老少配”。唱腔的板路包括二流、慢板、尖板、拦头等多种,且有“软”、“硬”、“快”、“慢”之分。“软”为表现悲凉情绪的苦音,“硬”为表现欣悦情绪的欢音,“快”为快板,“慢”为慢板。汉调桄桄的伴奏有文、武场之别,文场原以盖板二弦为主奏乐器,后改为板胡,另有京胡、海笛、三弦等与之配合;武场使用尖鼓、平鼓、钩锣、铙钹、梆子、牙子、木鱼等打击乐器。

汉调桄桄的表演追求大幅度夸张,有“箍桶”、“撒莲花”、“耍椅子”、“棍架子”、“吊毛盖”、“变脸”、“换衣”、“揣火”等许多独特的技巧,还有不少刀枪、棍棒、拳脚、腾翻的特有身段。民国以前,汉调桄桄演出时,生、净均不穿靴,常穿草鞋演出;旦角面部搽粉,头上插花即可出场。其服饰和化装虽简单,唱工却十分讲究,当地人习惯于夜听十里大调,且听远不听近,名为“燕过梁”。

2000年以来,汉调桄桄观众日渐减少,班社、剧团纷纷解体,艺人流散,传统剧目、曲牌、表演技艺已经或即将失传。到2006年底,仅有南郑县一个剧团还在维持演出,仍面临经费困难、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难以长久坚持下去,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抢救和保护。

表演形式
  汉调桄桄为关中秦腔南传汉中后,与当地民俗、语音、民间音乐融汇、整合而形成的具有汉水上游文化特色的梆子声腔剧种。分东路、西路两大流派。音阶为综合性七音音阶。唱腔有欢音、苦音之别,有慢、中、快、散不同板眼、不同速度的板式,包括慢板、二六板、川板、二倒板、箭板、滚板六类。唱腔词格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散句等句式,以十字句、七字句为主。念白包括道白和韵白、引子、诗、板歌五种。唱腔,道白皆以汉中语音为准。演唱除大量单声唱外,还用干唱、伴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形式。

汉调桄桄曲牌,据查约200余首。常用和已收集的曲牌:弦乐22首、唢呐18首、管子4首、笛子1首。这些曲牌来源多见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南北曲及昆曲和明清小曲、近代民歌、民间器乐曲和眉户、京剧、晋剧的曲牌。曲牌结构为单牌体和复牌体,以单牌体为多。
  汉调桄桄现存锣鼓打击乐牌138套,其中动作锣鼓乐牌98套;板头锣鼓乐牌38套;开场锣鼓乐牌2套。

汉调桄桄传统剧目1500多个,已搜集723个,其题材上自三皇,下迄清末,历代均有;体裁多样,有正剧,喜剧、悲剧、悲喜剧、耍戏等。表演形式齐备:有文戏、武戏、唱工戏、做工戏和唱做并重、文武兼备的全行当戏。

主要特征
  汉调桄桄在1563年~1620年(明万历年间)就相当繁盛。据此推测,该剧种从孕育生发至2006年底至少已有500多年历史,形成如下特征。

1、传播整合的兼容性。汉调桄桄在秦腔基础上与当地语音、音乐结合,并吸收汉调二黄、川剧、昆曲等姊妹艺术之长而形成,呈现出地域文化的南北结合,东西渗透,相互过渡的艺术特征。

2、具有深厚的群众性。汉中地域有地方剧种6个,传统剧目2000多个,其中汉调桄桄1500多个。清末民初,汉中境内桄桄班社林立,仅洋县城乡就有戏楼120多座。境内民谚:“吃饭要吃麦仁甜浆子,看戏要看汉调桄桄子。”

3、曾经流传的广泛性。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与李自成的随军戏班,曾将汉调桄桄播遍了长江流域和西南边陲。众多桄桄班社不仅在汉中演出,而且足迹遍及安康、关中、川北、陇东南、鄂北、两广、滇黔藏高原等地。

4、传统剧目的丰富性。板腔音乐的完整性。

5、遗存在当今的唯一性。至2006年底,汉调桄桄专业剧团全国范围仅存南郑县桄桄剧团一家,使这一剧种成为中华剧苑的稀缺品种。